一、项目名称:苍溪县亭子乡小学校地震灾后异地重建项目
二、项目地址:苍溪县亭子乡亭子场
三、项目单位:苍溪县亭子乡小学校
苍溪县亭子乡小学校成立于1954年,始建于1964年,经1978年进一步整修后,建设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办学质量的影响及生员规模的扩大,1992年,在异地修建了亭子初中。2003年,两所学校有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分设初中部,小学部。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初中21人),教学班23个(其中初中6个),在校学生866人(其中初中357人),住校生678人。学校管理规范,文化底蕴深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还有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
四、项目概况
1、受灾情况及项目背景
苍溪县亭子乡小学校在“5.12”地震中受损严重。尤其是小学部校舍建于1964年,年代久远,抗震性差,无钢筋混泥土与构造柱,被认为是全县最落后的校舍,木质吊顶及屋顶火灾隐患严重。厨房是全县唯一未改造达标的,且离厨房相当近。厕所依悬崖而建,高达12米,属于极危的高吊脚悬崖厕所,在全县排查中,由“四川省金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鉴定结论为:停止使用。被校舍安全鉴定组评定为“校舍三大突出安全隐患”。
学校现分设初中部和小学部,隔沟相望,办学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且小学部偏居奋勇村和长江村,离场镇较远,地方偏僻,地势狭窄,建设规模小,交通不便。新规划校址,占地23830平米,地势开阔,生活方便。小学校舍迁建后,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入学,减少老师的奔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
学校辖区10个行政村10026人,还将辐射马桑、浙水一部分地区。根据今后的发展和国家优先考虑农民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经教育局调研批准,学校将建设1-9年级各两个班,学前教育3个班,共计21个班约800人的规模。
按照2008年12月教育部施行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全寄宿制)建设标准》和学校建设“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我校校舍须建筑9659平方米,其中:
教学及辅助用房 |
4995 |
平米 |
学生宿舍 |
2340 |
平米 |
教师周转房 |
1350 |
平米 |
食堂 |
754 |
平米 |
师生厕所 |
220 |
平米 |
3、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选址紧靠亭子乡场镇,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环境相对清净。校园内既使中小学区域紧密向连,又相对独立,非常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校未来教育的发展。
4、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序号 |
建设项目 |
数量 |
单位 |
资金概算 |
备注 |
1 |
教学及辅助用房 |
4995 |
平米 |
799.2万元 |
1600元/平米 |
2 |
学生宿舍 |
2340 |
平米 |
374.4万元 |
1600元/平米 |
4 |
食堂 |
754 |
平米 |
90.5万元 |
1200元/平米 |
5 |
厕所 |
220 |
平米 |
26.4万元 |
1200元/平米 |
6 |
教师周转房 |
1350 |
平米 |
216万元 |
中央资金支持 |
7 |
学生活动运动场 |
3000 |
平米 |
100万元 |
中央资金支持 |
8 |
硬化、绿化 |
9000 |
平米 |
120万元 |
地方政府支持 |
9 |
围墙 |
3000 |
米 |
10万元 |
地方政府支持 |
10 |
堡坎 |
500 |
立方 |
30万元 |
地方政府支持 |
11 |
其他附属设施 |
30万元 |
地方政府支持 |
项目概算总投资1796.5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红十字援建资金1290.5万元(主要用于教学综合楼建设),其他配套资金506万元寻求中央资金支持和地方政府支持。
五、项目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将是一项心连心工程和感恩惠民工程
该项目建成后,必将温暖千万颗家长和孩子的心,也是一项心连心工程,把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关怀之心与广元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紧紧相连。同时该项目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必将凝聚人心、众志成诚,树立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全体亭子小学师生将用感恩的心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2、新校区的建成,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彻底解决亭子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落实了我国“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而且极大地推动当地城镇化进程,项目社会效益大。
3、新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条件,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入学,减少老师的奔波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我乡任教,教师队伍必将得到充实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必定会得到稳步提高,为培养更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项目建设完成后,学生可以长期受到感恩教育,便于学校成立基层爱心红十字会,可以更好的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更有利于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形象和宣传力度,发挥红十字会在老百姓中的亲和力作用,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的信心,为基层红十字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