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刚过,四川迎来第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也是全国第149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20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送往郑州去挽救一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9岁小女孩。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满载着捐献者无声的大爱,让一个随时会停摆的小生命获得了重生。
小女孩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女儿在中华骨髓库里找到了合适的配型,而且志愿者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自己的女儿。小女孩父母感激不已,他们向捐献者写去了感谢信。
信中写道:“……感谢您的无私大爱,是您给了我们希望,给了孩子新的生命,能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让她可以去领略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会教孩子向您学习,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爱护身边每一个人。……恩人,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无私付出,祝您在今后的生活中快乐幸福、平安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捐献者小何来自离成都不远的城市,00后,目前在四川读大学三年级。捐献当天,小何的父母来到采集现场陪伴儿子。他的父母慈眉善目,说话轻言细语,言谈举止透露着淳朴和善良。他们告诉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当得知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去帮助血液病患者,觉得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件挽救别人生命的好事时,表示坚决支持儿子的决定。
小何小时候打针时被新手护士扎痛过,心理上对打针一直有阴影,看到扎针就会抵触。当听说采集当天的针头比较粗时,犹豫的念头在头脑中不时闪现,但得知患者是一个只有9岁的小女孩时,悲悯之情陡然而生。想到那么小的孩子每天被疾病缠绕,忍受着各种治疗的折磨,小何犹如感同身受。在女孩父母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中,小何了解到2019年孩子刚满五岁就被确诊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此整日与药物相伴,注射各种针剂。孩子非常渴望上学,想和同学们一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听老师讲课。小何被深深触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摒弃对打针的不适心理。“小女孩那么想上学,但她的身体不允许,而我有幸和她匹配成功,能够帮助到她,这既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我知道志愿者和血液病患者的匹配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既然我匹配上了,就应该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担起一种责任,帮助她走出人生的困境,帮她圆梦。”捐献前,小何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一起普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一次力所能及的博爱之举,让素昧平生的小女孩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血液病患者这个群体,了解他们艰难的处境,从而加入中华骨髓库,去帮助他们告别病痛,迎接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