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以下简称“三献”),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支持和参与。于危难之时挽救他人生命,不论是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都是高尚人格的体现,都是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态度和崇高认知,对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从今天开始,“博爱四川”将推出“三献知多少”系列栏目,陆续为大家解读政策疑问、普及捐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三献”内容、认可“三献”事业,加入到红十字“三献”志愿者队伍来。 
致敬“三献”志愿者们
2023年2月10日,四川著名曲艺家、国家一级编剧严西秀老先生病逝,享年81岁。临走前,严老自愿向四川省红十字会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用于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及救治失明患者。
 
 
 
受益于像严老这样心怀大爱的捐献者的默默付出,无数生命才得以被挽救,无数双眼睛才能够重见光明。2023年,四川省实现遗体捐献376例,人体器官捐献245例,眼角膜捐献2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125例。
距离并不会断绝人与人间的关怀,远在天边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奇妙的缘分联系在一起,当生命在人道的光芒中得以重燃、在善意中熠熠发光时,生活便变得温暖了起来。
2023年12月29日,四川第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田晓军(化名)为山东一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4岁小男孩,捐献了17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田晓军是北川人,他一直感念着5·12汶川大地震后山东省对北川县援建帮扶的莫大支持。或许是命运使然,他以这种奇妙的方式为一名山东的陌生孩子带去了生的希望。
截至2024年1月,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44.7万余人,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达13.36万人份。
对“三献”事业的推动
为推动这项为民造福的人道事业,秉持着“生命至上”的理念,四川省红十字会设立了“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援助专项资金”“新光明基金”和“三献”专项慰问金,对遗体(眼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实施人道援助,对遗体(眼角膜)捐献家庭、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实施人道慰问。将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困难家庭作为“博爱送万家”的重点慰问对象,家属作为大病救助的优保对象,传递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捐献者及其家庭的敬意和关怀。
目前,省红十字会、华西医院,以及自贡、眉山、泸州、雅安、绵阳、南充、达州、攀枝花等8市已建立起缅怀纪念园10个,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解决后顾之忧,供家属们缅怀亲人、寄托哀思。以“春之生、夏之光、秋之乐、冬之恋”为主题,开展“四季”宣传活动,把“三献”志愿者和捐献者家属凝聚到一起,邀请社会群众参与,彼此分享经历、畅谈生活,帮助家属从痛失亲人的阴霾中走出,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工作,也感召更多的群众加入“三献”志愿者。
2022年5月8日正式实施的《四川省红十字会条例》规定,“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个人可以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以免交普通门诊诊查费自费部分”,目前泸州、宜宾、绵阳、巴中、德阳等市已相继落实,捐献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加入“三献”事业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三献”的捐献者们践行了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了“真、善、美”的社会风尚。
在行动上,他们把诚挚的祝福、温暖的善意、坚定的信念传递了下去,这一份爱心不仅温暖了被帮助的人,还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馈赠。
我们呼吁和倡导,希望更多的社会群众、爱心人士更加了解和支持“三献”事业,走进红十字“三献”志愿者队伍,和我们一道,为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奉献人道力量。